来源:人气:81更新:2022-10-26 19:00:33
本来没打算给这季写影评,好几个节目看都看不下去,包括高分的,强捧灰飞烟灭啊。昨晚把皓史成双六部曲又刷了一遍,甚至去b站看了一堆reaction最新福利片
目前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排练疯云》《少爷和我》《热血乒乓》《虎父无犬子》。前两个分数很高,热血乒乓却出现了很多争议,刚出来那天在微博看的节选,很多网友表示“dna”动了,我也仿佛被唤醒了童年回忆。现在想想可能是信息茧房。
然后去看了正篇,后来看到居然被淘汰了,弹幕还有很多不愿意复活的,到现在看了一些小组讨论,发现大量甚至来自二次元的负面评价,我尝试着去理解,得出结论——应该是代沟问题。
三年一个代沟,十年可以形成马里亚纳海沟了。
大胆猜测本综艺的观众八成是95-05,而且是长期混迹各大综艺的网民,网文女观众也很多,看《少爷和我》引起强烈反响就知道了,早期晋江用户其实也多半是这个年龄段的。剩下的两成在90--95,80后看这节目的人都不多了。
我以为想出这些动漫梗的多少是个出生在85-95的人,没想到是今年才毕业的00后(郭嘉轩)。是为了能让受众面更广而做了一定的让步,选择了较为大众的动漫,基本上都是在儿时电视台播出过的,大风车按理来说在00后的童年里已经不占有重要地位了,加进去也略生硬,但是效果很明显,得到了李诞的分,于和伟也因为孩子而会心一笑。
因此,我也在想,三次元不懂热血乒乓也就算了,怎么很多二次元也在说“懂但不好笑”?后来发现他们说太古早了,确实。
本来动漫迷(这也是个古早称呼,我们小时候不叫二刺螈叫动漫迷)就比较小众,最后也导致占据观众体量比较多的00后不太能get到。也有一些功力不足的问题,三人组里只有一个人是喜欢动漫的,没有完完全全地消化吸纳这些点。这个创意实在太好了,如果再深入一点,剧情更流畅一些,会更好。
能看出大概是想用《圣斗士星矢》抓住80后,用《火影忍者》《网球王子》抓住90后,用大风车抓住00后,《奥特曼》我不怎么看也不知是不是通吃,虽然迪迦bgm响起那一刻我是真的有点想泪目。(就是我们小时候可能很多动漫没看全,但音乐九成都听过,而且电视台反复播我们就反复听)
看到有网友评论“充斥着民工漫的梗”,带着不屑与嘲笑……一听就是个年轻的老二刺螈,而我连什么是民工漫都不知道,一搜,果不其然,还真是耳熟能详。这在我看来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啊。
但我并不觉得小品选择这些内容这有什么问题,看动漫的人与不看动漫的人本就有壁垒,即便是这样大众的民工漫,身边很多人都可能只是听过别人玩梗却并没有看过。比如你要向一个不怎么看动漫的人玩《名侦探柯南》的梗,多半会说“真相只有一个”“外表看似小孩智慧却过于常人”或者直接用手表飞针麻醉,这样别人也能懂,但你要提赤井秀一八百里外的狙击,黑衣组织就是琴酒➕卧底……就冷场了,甚至怪盗基德都不够大众。
如果精准按照年轻的老二刺螈口味投放,我会因为主创是00后表示理解,但我敢肯定,分数只会更低,因为面向的群众变得更窄了。可能网络上一部分喜爱二次元的年轻人会惋惜,但现场观众没办法买账,更多的三次元们甚至都不会看完。
它必须要在小众题材里找到最大众的元素。
不能自嗨是毫无疑问的原则,《脱口秀大会5》内部梗含量过高,被骂了个半死。
————————
我作为85-95的人,距离动漫时代已经过去很久了,看到《热血乒乓》感受到的不是“二次元”,是怀旧,在我们小时候,没有二次元三次元这个概念,可能发源很早,但国内(非城市人口)当时确实不这么说,只有动漫动画之分,大人就觉得都是动画片,动画片就是给小孩儿看的,青少年会觉得动漫专指犬夜叉棋魂龙珠火影忍者这类面向少年以上年龄段的、有感情戏甚至惊悚戏份的,甚至蜡笔小新这样的都算,对国漫是很瞧不上的,因为国漫还处于“动画片是低幼儿童的专属,也不用花什么钱绘制好看人物”的概念里(领导层的毛病)。甚至电影院里都没有什么人会去看动漫,一提起国漫还是上美上个世纪的《大闹天宫》《天书奇谭》《宝莲灯》,新世纪的《我为歌狂》《西游记》都能盘包浆,这些也被称为“动画片”而非“动漫”。印象里出现质的转变是从《大圣归来》开始。为什么这些年国漫起来了,是我们这些小时候在日漫的氛围下生活的人,长大了,步入了动漫行业,甚至75后80后已经进入管理层掌握了话语权。
可能有年轻人现在觉得是刻板印象,但在1995--2005这十年,大家的想法和国内的环境基本就是这样,而且我看到小组评论有人说“看日漫都看原音谁看配音啊”,还真不是,我们小时候都是看的台版配音,漫画很多都是繁体字,香港出版的。《蜡笔小新》和《数码宝贝》看原音还没那感觉。(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我还是倾向于看原音)
前些年天天向上请配音演员做节目,当时还有很多人看、很多人表示“爷青回”,现在所谓配音圈大佬姜广涛都不是我们的童年,叶清张艺蒋笃慧才是。十年前,胥渡吧做许仙容嬷嬷吟霜的配音,大家纷纷高呼“爷童回”,十年后赵雅芝都没有号召力了,00后多半都没看过《新白娘子传奇》。
说这么多跟热血乒乓无关的题外话,其实只是为了表达——我发现我们的时代也在渐渐褪去,时代变化越来越快,如果我们小时候大人们有十年时间怀旧,现在就给我们的好像只有五年了。以后的人也只会越来越短,因为每年摄入的信息量会越来越大。
当我发现翁美玲版《射雕》被很多人喷德不配位,感慨我爸妈那代人九成九是不上网了。
当我发现网络投票里《仙剑三》的观众比《仙剑一》的还多,唏嘘好多同龄人大概率是不怎么上论坛发言了。
当我发现胡歌白冰版《神话》都成了“怀旧”经典,惊觉这个新版神话也过去12年了……
复活《热血乒乓》这件事让我很欣赏那英,倒并不完全因为救了他们一命,是她所表现出来的想抓住童年的感觉,让我感同身受。我可以肯定大多数梗那英都没看懂,包括她和于和伟提到的《排球女将》其实并没有在《热血乒乓》里出现,属于误打误撞。
“竞技体育动漫中主角放大招前喊出大招名称”这是热血漫里的常用套路,《数码宝贝》不出声等于没有招。主创四个人估计都没看过排球女将,这是79年的日剧,我爸妈那个年代人看的。(此处更正于和伟的一个记忆误差,小鹿纯子的大招是“晴空霹雳”不是“晴天霹雳”)
我是咋知道这个梗的呢,我小时候看电视节目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怀旧”元素,C6就经常搞这些,什么佐罗茜茜公主小鹿纯子高仓健山口百惠。我那时候就处于“好像很厉害,大人们都说是童年男神女神呢”的似懂非懂之中。终于,轮到我变成了“大人”。(儿时也是因为这种怀旧经典活动,让我看到了《乱世佳人》,深深沉醉)
于是我竭尽所能地抓住每一个能够反馈到我童年回忆的点无限放大,只是为了抓住已经远到看不见的童年,我不想忘记。
就像李诞为了一个大风车的音乐就立刻给分,那英为了《排球女将》就要复活《热血乒乓》。第一季有好几个节目或多或少都穿插了一些动漫梗,王皓在《爱人错过》里唱了一句《直到世界的尽头》,我反复听了好久,也发现有些东西出现了记忆偏差,原来说“教练我想打篮球”的是三井寿不是樱木啊。因此我更加不想忘记这些童年时带给我无限美好的东西。
马东估计是真没什么童年,他的出身比其他几个人都要好,年少也轻狂,去国外读书,回国后进入央视,一路都是特别高端,能引发他怀旧笑点的可能只有掉凳。所以他也很实诚,不懂就是不懂。
所以,这跟二次元三次元关系不大,和时代和经历有关。
服老吧,动漫迷们。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树上停着一只鸟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