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气:323更新:2022-11-12 19:01:06
2019年,彼得·法雷里执导的公路片《绿皮书》一举斩获奥斯卡最佳影片。近二十余年,从《撞车》到《为奴十二年》再到《绿皮书》,种族主义电影不断在颁奖季上斩获大奖。这类电影不间断的发行,使得种族话题得到了大量的关注。《绿皮书》作为一部典型的公路片,本片以两个在种族上具有对立关系的一个黑人雪莉博士一个白人托尼和一本名为“绿皮书”的黑人旅行指南开始了又一次关于种族的讨论8090电影
工整的公路片剧本,人物的确立是很重要的,但立住人物也离不开镜头的构建。导演在影片的前两场戏中,通过各种微妙的元素加上巧思的镜头把托尼与雪莉的关系直接呈现出来。在展现托尼家庭那场戏中,导演借助一个特殊的元素——杯子,导演在特写镜头与被摄主体为托尼的中景镜头之间来回切换形成了托尼的主观镜头,不屑的表情以及嫌弃的手,从故事的一开始就已经奠定了白人托尼对黑人的不满与鄙弃,也为下一场为黑人做事犹豫不决做铺垫。编剧在此有意识的增加了在黑人走后棒球比赛胜利,白人大声欢呼的声音,突出对比是整个社会戴有色眼镜的一个照影。托尼面试那场戏中绝大部分镜头都是静态的,且镜头运用都非常的流畅,机位统一,布景简洁明了,但在托尼进入房间时,诡异的布景,摄影机随着被摄主体雪莉移动,在无声中传达出了两人之间的尴尬。在空间位置的编排上,黑人身处高位,白人身处低位。在服装设计上,黑人穿白衣服,白人穿黑衣服。且在拍摄时,拍摄白人用高机位的俯拍,拍摄黑人用低机位的仰拍,高低机位的来回使用,通过黑人雪莉的物理地位等元素构成了一种令人错愕的反差感,白人托尼和黑人雪莉的对立关系已经形成。
两人的关系也从这趟旅行的开始,慢慢由阴转晴的情感交汇是由影片中各个元素串联起来的。信——作为一个贯穿全文的物品元素,首先是符合了托尼本身的人物形象——因写信比打电话便宜从而选择写信这一方法。其次,在托尼与妻子的情感线上,这一巧秒的设置又搭配旁白的手法,使得导演通过“信”这一物件直接向观众袒露托尼自己心里想法,他与妻子没有直接打电话互动,仅仅是一个画外音就能使观众身临其境,用这个物品元素连接起了托尼与妻子的情感。最后在托尼与雪莉博士的友谊线上,黑人雪莉教托尼写信,恰然地形成了一个促进二人关系的方法。信件是一个连接托尼与妻子、与雪莉交流的媒介,每在一个地方都写信,从头贯穿到尾。电影讲究元素复现,而信在这里作为贯穿前后的元素,不仅仅是单次出现而是反复多次出现,让其很好的被控制在电影叙事节奏里面。至于另一个元素即——炸鸡,旧美国南部的黑奴被禁止拥有猪或者牛,但是可以养鸡,久而久之炸鸡就成了黑人的专属食物。因此很多人用炸鸡来羞辱他们,逐渐成了一种种族歧视的符号。在本部影片中,托尼把炸鸡递给黑人雪莉时,雪莉则是拒绝接受,在托尼一再坚持下,黑人雪莉终于迈出了那一步,他不再受“黑人炸鸡”的标签捆绑,而是和托尼一起去享用炸鸡的美味。两人也是借助炸鸡渐渐的缓和了尴尬的聊天气氛,座位在这时也从前后座转变为斜对座,聊天的氛围也渐渐变得愉快起来。绿皮书——作为影片的标题且也作为一个贯穿影片前后的物件,它的在本意——即黑人的旅行指南外又直接切入了“公路”类型片的外壳,导演借助一个物象的符号去引入到黑人“从北到南”地理位置的与身份变化的关系,并将时间背景设定在马丁路德金发表有关黑人民主权利文章的前一年,与这场有关“种族主义”的旅途形成了巧妙的联系。
车的内部作为影片二人常处的空间,在这个被锁定的空间内,两人的位置关系变化与两人情感关系的变化有着紧密联系。在刚开始时,托尼与雪莉博士的空间位置处于一个二人无法方便对话的状态,这是二人关系处于一种对立状态的表现。而在后半段,二人的位置关系成斜线式,在仅仅方便二人对话的同时也在表示二人情感关系的升温。直至最后,二人的前后位置关系也发生了转变,黑人带着白人回家,此时,二人的情感交汇已达最高点。
影片最后,雪莉博士处于一个全景的中心位置,圣诞节装饰物件元素充斥着整个画面,搭配着无配乐的场面,以此更加展现作为被摄主体的雪莉博士的孤独感与冷清感;而反观托尼一边,欢快的氛围与不断切换的镜头呈现着其家中的热闹,只是饰演托尼的维果·莫腾森通过表演来展现角色身处该环境下的孤独感。而这两份处于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同一感觉直至作为内部声源的门铃声响起时才相遇,影片也几个中景镜头中人物各自的拥抱落下了帷幕。欢快的配乐响起,真实事件用图画的形式相继出现,这场关于探讨“种族主义”的公路之旅,就此结束。